首页
看点啥
插画图片
首页 看点啥 今年入伏是什么意思?2023年7月11日入伏时节的含义通俗解释

今年入伏是什么意思?2023年7月11日入伏时节的含义通俗解释

2023-08-03 0

2023年7年11日将入伏,入伏意味着什么?有何含义?

“入伏”是一个节气名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夏季三伏之首。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前后,表示夏季已经进入到了最热的时期。在入伏这一天,阳气达到顶峰,阴气逐渐开始升起,开启了夏季的下半阶段。“伏”是指三九天(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后九天、十天或十一天的日子区间)。是中国传统习惯的节气之一,具有重要的生活和农业意义。

入伏是节气吗?

入伏不是在二十四节气内,因此不是节气。入伏,意指进入三伏天。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高温季节就此开始。伏,分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叫做三伏。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,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,阳光接近直射。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,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。不过,每天吸热多,散热少,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,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,天气就最热了。

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,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。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,中伏天数不固定,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有6个庚日时,中伏为20天。

伏,是避暑之意。从夏至开始,昼短夜长,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,当初起名“伏”是很科学的。

“三伏”是指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。夏至以后,虽然白天渐短,黑夜渐长,但是一天当中,白天还比黑夜长,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,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。到“三伏”期间,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,天气也就最热了。再往后,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,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。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“三伏”。

入伏需有什么要注意的?

1、注意加强饮水,三伏天时因为炎热会排泄很多汗液,会导致人体失水多。同时,还有一句俗语叫做“冬病夏治”,也可以趁着三伏天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养。

2、三伏天是每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每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是中伏,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为末伏,在三伏天期间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的。

3、虽然三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,通过食用寒凉的食物来达到降暑目的这种行为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我们仍须注意分寸不能过分贪凉,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。

喜欢(0)

上一篇

明起正式入伏几点开始?2023年7月11日入伏具体时间几时?

下一篇

2023明天厦门潮水涨退潮时间7月11日

猜你喜欢